如何遏制監測數據造假?生態環境部監測司有關負責人今日給出了一個全景式行動路線圖。就在四天前,因為監測數據造假,生態環境部約談了山西省臨汾市市長劉予強。
在約談會上,生態環境部措辭嚴厲,甚至出現了臨汾“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已成為犯罪分子自由出入的場所”這樣的詞句。而這起監測數據造假案也確實觸目驚心,共有16人因觸犯刑法被判刑。
“生態環境部將持續開展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的監督檢查工作,著力解決當前生態環境監測質量存在的問題。”監測司這位負責人說,到2020年,有效遏制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問題;2018年重點檢查10個省(區、市)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長江經濟帶重點排污單位和全國10%的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點運維質量;讓監測機構等“不敢假、不想假、不愿假”。
連續三年打擊監測數據造假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但是,生態環境監測特別是監測質量還存在著一些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這位負責人說,問題包括排污單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屢禁不止,社會環境監測機構服務水平良莠不齊,個別地方不當干預環境監測行為時有發生。
他透露,去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確保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確保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準確、客觀、真實。
在這種背景下,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監督檢查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這位負責人說,三年行動將全面覆蓋生態環境監測機構、排污單位、運維機構三類主體,其中包括省、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所屬的監測機構、機動車檢驗機構及其他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重點排污企業以及為自動監測站點提供運行維護服務的各相關機構。
他指出,檢查重點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造紙、火電、鋼鐵、化工、城市污水處理等重點行業。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根據《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健全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有效遏制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問題,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和人員獨立公正開展工作,努力營造依法監測、科學監測、誠信監測的環境和氛圍,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客觀的目標。
每年隨機抽查200家監測機構
“生態環境部每年隨機抽查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約200家,包括省、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所屬的監測機構20-40家;機動車檢驗機構約100家,其他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60-80家。”這位負責人說,檢查將嚴肅查處篡改、偽造監測數據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