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蝕性物質在日常生活常見的有,如:硫酸、硝酸、氫氯酸、氫溴酸等。它們的危害性比較大,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可估量。那么腐蝕性物質有哪些危險性?該如何分類呢?生產、使用、儲存和運輸等過程中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1.腐蝕性物質的定義:
腐蝕性物質是指通過化學作用對皮膚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或在滲漏的情況下,會對其他貨物或運輸工具造成重大損害甚至摧毀的物質(聯合國《關于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規章范本》,簡稱TDG)。腐蝕性包括對皮膚的腐蝕和對金屬的腐蝕。
2.皮膚腐蝕性的定義:
皮膚腐蝕性是指化學物引起的皮膚嚴重的不可逆性損傷,表現為4h內出現的表皮至的壞死。腐蝕性反應主要表現為潰瘍、出血、血痂,以及在14d觀察期末出現的皮膚脫色變白、大面積脫發、疤痕。
對皮膚的腐蝕:指對皮膚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結果,即施用試驗物質4h內,可觀察到的表皮和壞死。
對金屬的腐蝕:物質或混合物通過化學反應嚴重損壞或破壞金屬的過程或現象。
3.腐蝕性物質的分類:
化學品分類(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簡稱GHS分類)中將皮膚腐蝕危險性劃分為類別1(子類別1A、1B、1C),金屬腐蝕危險性劃分為類別1。在貨物分類(簡稱TDG分類)中將皮膚腐蝕危險性劃分為Ⅰ、Ⅱ、Ⅲ類包裝,金屬腐蝕危險性劃分為Ⅲ類包裝(僅有金屬腐蝕性時)。腐蝕性物質在化學品和貨物分類的對應關系見下表1。
表1 危險等級分類
4.腐蝕性與刺激性比較:
物質或混合物對皮膚的作用分為腐蝕和刺激,皮膚腐蝕/刺激類別1(子類別1A、1B、1C)為腐蝕,類別2、類別3為刺激。在TDG中,皮膚刺激類別2、類別3未作要求。
5.常見的腐蝕性物質舉例:
酸性腐蝕性物質:硫酸、硝酸、鹽酸、冰醋酸等;
堿性腐蝕性物質: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次氯酸鈉、二甲胺水溶液等;
其他腐蝕性物質:二氯乙醛、苯酚鈉、三氯甲苯、氯甲酸芐酯等。
6.腐蝕性物質安全注意事項:
腐蝕性物質對皮膚或金屬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或損壞,在生產、使用、儲存和運輸等過程中,應重點注意以下事項:
1)做好個體防護,操作時戴防護手套和護目鏡,必要時戴防毒面具,避免直接接觸腐蝕性物質;
2)應遠離禁配物及強氧化劑等,現場應放置(M)SDS,并按照(M)SDS要求采用耐腐蝕容器包裝盛放,粘貼腐蝕性標簽;
3)應確保包裝完整、不泄漏,運輸工具上應備有所載腐蝕性物質的相關文件,并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4)一旦發生泄漏,應先將人員撤離至安全區域。在清理泄漏物時,優先考慮對腐蝕性物質進行收集或吸附,再進行中和處置;
5)著火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將腐蝕性物質從火場移走,同時應根據SDS選用合適的滅火方式,防止溢出物進入陰溝或水道。
我們秉承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客戶為中心,高效統籌安排測試計劃,竭力縮短測試時間的周期,為客戶提供快捷、公正的第三方咨詢檢測等服務。服務區域遍布廣東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珠海、清遠、惠州、茂名、揭陽、梅州、江門、肇慶、汕頭、潮州、河源、韶關及全國各地如您有相關產品需要咨詢,,獲得詳細的費用報價與周期方案等信息,深圳訊科期待您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