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B/T 39752-2024 電動汽車供電設備安全要求》(2025年8月1日正式實施),電動汽車供電設備(如充電樁、充電機等)的測試要求覆蓋電氣安全、機械防護、環境適應性、智能化功能等多個維度。以下是關鍵測試內容及要求的詳細解析:
一、測試標準與適用范圍
標準號:GB/T 39752-2024(強制性國家標準)
適用范圍:
額定輸出電壓為 交流1000V或直流1500V及以下 的供電設備。
包括 充電模式2(纜上控制與保護裝置)、模式3(交流充電樁)和 模式4(直流充電機)。
特殊條件設備(如高原、防爆型)需結合其他標準要求。
二、核心測試項目與要求
1. 電氣安全測試
防電擊試驗:
電擊防護:非車載設備需滿足 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 要求。
接地試驗:接地電阻值 ≤0.1Ω,多接口設備需確保保護導體共地。
工頻耐壓試驗:額定絕緣電壓為1000V時,測試電壓 ≥1500V(持續1分鐘)。
沖擊電壓試驗:驗證設備在雷擊或瞬態過電壓下的抗干擾能力。
輸出保護試驗:
短路保護:異常狀態下輸出電流衰減速率 ≤10A/ms。
過溫保護:設備溫度超過限值時自動切斷輸出。
絕緣保護:絕緣電阻 ≥100MΩ(500V DC測試)。
輸入/輸出安全試驗:
殘余電壓測試:輸出斷開后,設備殘余電壓 ≤60V。
防逆流功能檢查:防止能量反向流入電網。
2. 機械強度與防護測試
結構防護等級(IP):
室內設備:IP32(防飛濺水)。
室外設備:IP55(防塵、防噴水)。
機械強度測試:
外殼需承受 500N垂直壓力 無永久變形。
運動部件(如門板、把手)需通過 1000次開關操作 測試。
尖銳部分可接觸性試驗:
檢查設備中是否存在可能刺傷用戶的尖銳部件。
3. 環境適應性測試
溫度范圍:
工作溫度范圍 -25℃至+50℃(極端環境下需額外驗證)。
鹽霧試驗:
模擬高鹽霧環境(如沿海地區),考核設備防腐蝕能力(參考GB/T 2423.17)。
光老化試驗:
使用氙燈老化箱模擬紫外線輻射,驗證外殼材料的耐久性。
耐火測試:
灼熱絲試驗:850℃高溫下持續 30秒,材料無燃燒蔓延。
4. 電磁兼容(EMC)測試
輻射騷擾限值:
30MHz-1GHz頻段內,輻射發射需符合 CISPR 25 或 CISPR 22 要求。
抗擾度測試:
驗證設備在電磁干擾(如雷電、無線電波)下的穩定性。
5. 智能化功能測試
電能計量:
計量誤差需滿足 ±2% 以內(參考JJG 1148-2023)。
支持遠程數據傳輸與監控功能。
通信協議兼容性:
需符合 GB/T 27930(充電控制協議)和 OCPP 1.6/2.0(遠程管理協議)。
故障診斷與報警:
設備需具備 自診斷功能,并在異常時發出聲光報警。
6. 安全標識與用戶界面測試
標識規范:
需包含防觸電等級符號(如Ⅰ類、Ⅱ類)、最大輸出參數(如電壓、電流)。
標識需通過 耐候性測試(如紫外線照射、雨水侵蝕)。
用戶界面操作:
觸摸屏、按鍵需響應靈敏,誤操作時應有 防呆設計。
三、測試流程與認證要求
樣品準備:
按批次抽取樣品,確保符合標準尺寸與功能要求。
第三方檢測機構認證:
企業需選擇 CMA/CNAS資質機構。
檢測周期通常為 2-4周,具體取決于測試項目復雜度。
強制認證制度:
CCC認證:2025年8月1日后,未通過認證的設備禁止銷售。
過渡期:2025年3月1日至2026年8月1日,舊版標準產品可繼續流通。
生產企業要求:
建立 質量追溯體系,記錄生產過程中的關鍵參數。
認證機構每年進行 現場檢查,確保生產一致性。
四、產業影響與趨勢
行業集中度提升:預計淘汰 30%技術落后企業,推動行業標準化。
故障率降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測算顯示,標準執行可使充電設備故障率 降低57%。
智能化升級:遠程監控、自動化管理等功能將成為標配,提升用戶體驗。
五、關鍵參考標準
GB/T 18487.1-2023(充電系統通用要求)
NB/T 33008.1-2018(充電設備環境試驗方法)
CISPR 25(車輛電磁兼容要求)
JJG 1148-2023(電能表檢定規程)
六、注意事項
關注標準更新:2025年3月1日起,GB/T 2423.17(鹽霧試驗)新版將實施,需調整測試方法。
特殊環境適配:高原、防爆等場景需額外驗證(如海拔>2000m需降額設計)。
合規性優先:企業需提前完成測試與認證,避免因標準過渡期結束導致產品滯銷。
通過以上測試要求與流程,GB/T 39752-2024旨在全面提升電動汽車供電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與智能化水平,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