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24.12-2014《硫化氫氣體腐蝕試驗》是國家標準中針對金屬材料在硫化氫(H?S)氣體環境中均勻腐蝕性能的評價方法,主要用于評估材料在含硫介質(如石油天然氣開采、煉制、化工等場景)中的耐蝕能力。以下從核心內容、關鍵技術要點及應用場景三方面展開說明:
一、標準核心內容
該標準規定了金屬材料在硫化氫氣體環境中的腐蝕試驗條件、試樣制備、試驗步驟、腐蝕產物處理及結果評定方法,適用于碳鋼、低合金鋼、不銹鋼及其他黑色金屬材料的均勻腐蝕性能測試(不適用于局部腐蝕或應力腐蝕)。
二、關鍵技術要點
1. 試驗原理
通過將試樣暴露于恒定濃度的硫化氫氣體環境中,在規定溫度、濕度條件下,使材料表面發生電化學腐蝕反應,通過測量腐蝕前后的質量變化(失重法)或觀察表面形貌,評估材料的耐蝕性能。
2. 試驗設備要求
環境箱:需具備恒溫、恒濕、氣體濃度控制功能,容積滿足試樣放置需求(通常不小于0.05m3),且密封良好(避免H?S泄漏)。
氣體供應系統:高純度H?S氣體(純度≥99.9%),配備流量計、減壓閥,確保試驗過程中H?S濃度穩定(偏差≤±5%)。
溫濕度控制裝置:溫度控制精度±1℃(通常范圍:25℃~150℃),相對濕度控制精度±5%(通常范圍:70%~95%)。
腐蝕產物收集裝置:用于試驗后清洗試樣表面腐蝕產物,避免殘留影響質量測量。
3. 試樣要求
尺寸與數量:通常為片狀試樣(如50mm×25mm×1~3mm),數量不少于3件(保證結果重復性)。
表面處理:試樣表面需經打磨(如用240#~600#砂紙)至光滑,清除氧化層、油污,清洗后用丙酮或乙醇脫水,冷風吹干,避免污染。
標記:用不影響腐蝕的記號筆或蝕刻法標記試樣編號,防止混淆。
4. 試驗條件(典型參數)
H?S濃度:常用100ppm(體積分數)或500ppm(可根據實際工況調整)。
溫度:常溫(25℃)或高溫(如80℃、120℃,模擬實際環境高溫條件)。
相對濕度:70%~95%(高濕度促進H?S解離為H?和S2?,加速腐蝕)。
試驗時間:通常24h、48h、72h(根據材料耐蝕性及標準要求確定)。
5. 試驗步驟
1.按標準要求制備試樣并稱重(精確至0.1mg)。
2.將試樣固定于環境箱內(垂直懸掛或平行于氣流方向,避免遮擋氣體流動)。
3.開啟H?S氣體供應,調節濃度、溫濕度至設定值,啟動試驗。
4.試驗過程中實時監測并記錄環境參數(H?S濃度、溫度、濕度),確保穩定性。
5.達到規定時間后,取出試樣,用去離子水輕輕沖洗表面(去除松散腐蝕產物),再用乙醇脫水、冷風吹干,避免損傷基體。
6.再次稱重,計算單位面積腐蝕失重(g/m2·h)。
6. 結果評定
腐蝕速率計算:通過失重法公式計算(腐蝕速率=(初始質量-終了質量)/(試樣表面積×試驗時間))。
腐蝕等級判定:根據行業或產品標準,將腐蝕速率劃分為不同等級(如:
輕微腐蝕:腐蝕速率≤0.01mm/a;
中等腐蝕:0.01mm/a<腐蝕速率≤0.1mm/a;
嚴重腐蝕:腐蝕速率>0.1mm/a)。
表面形貌分析:通過金相顯微鏡、掃描電鏡(SEM)觀察腐蝕產物形態(如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及基體腐蝕特征(如點蝕、均勻腐蝕)。
三、應用場景
該標準廣泛應用于以下領域:
石油天然氣行業:評價油氣管道、閥門、壓力容器用鋼(如X60、X70管線鋼)在含硫油氣環境中的耐蝕性。
化工行業:測試化工設備(如反應釜、換熱器)用不銹鋼(304、316L)在H?S酸性介質中的耐腐蝕性能。
金屬材料研發:用于新型耐硫鋼(如12Cr2Mo1R)的配方優化與性能驗證。
注意事項
安全防護:H?S為劇毒氣體(LC50極低),試驗需在通風櫥或專用防爆實驗室進行,操作人員需佩戴防毒面具、手套等防護裝備。
環境控制精度:H?S濃度、溫濕度的波動會顯著影響腐蝕速率,需定期校準傳感器(如電化學傳感器測H?S濃度)。干擾因素:避免試樣表面污染(如灰塵、油脂)或與其他材料接觸(防止電偶腐蝕),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通過GB/T 2424.12-2014的測試,可為材料選型、工藝優化及失效分析提供關鍵數據支撐,保障含硫環境下的設備安全運行。